Search


【第57屆紐約影展 #NYFF 主單元片單公佈】

秋季影展為奧斯...

  • Share this:


【第57屆紐約影展 #NYFF 主單元片單公佈】

秋季影展為奧斯卡獎季第一站,大抵上包含了威尼斯、多倫多、特柳賴德,與紐約影展。與威尼斯和多倫多不同的是,每年定期於紐約林肯中心舉辦的 #紐約影展(New York Film Festival)並不追求取得獨家全球首映的電影參展,也不會有競獎的環節,主要目的是為了圈選並推廣每年度重要的電影作品。

「電影就是自由的領域,同時也是維護這份自由的持續奮鬥。」-\-\ 紐約影展選片主席 Kent Jones

今年來到紐約影展第 57 屆,為美國最重要、歷史最悠久的影展之一。本屆主單元共入選來自 17 個國家共 29 部電影。開幕片為眾望所歸的馬丁史柯西斯新片《#愛爾蘭人》,由勞勃狄尼洛與艾爾帕契諾聯袂主演的紐約黑幫情仇故事。同樣由 Netflix 製作發行的,還有被選為「中場」特別放映的《#婚姻故事》。本部片由諾亞鮑姆巴赫執導,亞當崔佛與史嘉蕾喬韓森飾演一對劇場夫妻,逐漸疏離的兩人決定打一場離婚官司,爭取兒子的監護權。最後,閉幕片則是男星艾德華諾頓自編自導自演的《#布魯克林孤兒》,改編自同名小說,但大膽將故事場景由現代搬回 50 年代的布魯克林的新黑色電影。諾頓飾演一名患有妥瑞症的私家偵探,意外捲入城市開發的深層陰謀。三部焦點放映都是紐約故事,恰好符合紐約影展的需求。

在入選的近 30 部電影中,包含了幾部世界首映,像是今年擔任坎城評審的 Kelly Reichdtt《First Cow》,以及日本電影《側臉》和黑澤清的《旅途的結束,世界的開始》。但同時也有大量的選片來自今年其他影展首映之作。除了讓紐約人能一次補齊年度重要電影,也再度標示了奧斯卡國際電影可能的競逐強片—包含《#寄生上流》、《#痛苦與榮耀》、《#出走巴黎》等。而婁燁的《#蘭心大劇院》接連入選威尼斯、多倫多、紐約,實力也讓人非常期待。

以下大略統整本次片單有哪些電影已經在今年其他影展搶先首映—

#坎城 15 部:《寄生上流》(金棕櫚獎)、《大西洋》(評審團大獎)、《燃燒女子的畫像》(最佳編劇、最佳酷兒棕櫚獎)、《痛苦與榮耀》(最佳男主角-安東尼班得拉斯)、《巴克勞》(評審團獎)、《年輕的阿罕默得》(最佳導演獎)、《Fire Will Come》(【一種注目】評審團特別獎)、《Liberté》(【一種注目】評審團獎)、《Beanpole》(【一種注目】最佳導演獎)、《Zombi Child》(【導演雙週】單元);坎城主競賽片還包含:《南方車站的聚會》、《The Traitor》、 《Oh Mercy!》、《Sibyl》、《The Whistlers》。

#柏林 3 部:《出走巴黎》(金熊獎)、《I Was at Home, But…》(銀熊獎最佳導演)、 《安妮華達最後一堂課》。

#威尼斯 4 部:《蘭心大劇院》、《Martin Eden》、《Wasp Network》、《婚姻故事》。

除了神秘兮兮、座落於科羅拉多山區小鎮的特柳賴德影展之外(依據傳統,只在影展開幕前一天公佈入選片單,卻又往往能帶動獎季熱潮),秋季獎季大抵成型,從哪些影片(重複)入選、哪些影片缺席,大致就能猜想影片的強弱以及發行商各自的盤算與把握。

第 57 屆紐約影展將於 9/27-10/13 舉行。
(本屆海報由名導阿莫多瓦操刀設計)



主單元完整片單如下:



【開幕 Opening Night】
《愛爾蘭人》The Irishman(全球首映)
Dir. Martin Scorsese

【中場 Centerpiece】
《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威尼斯首映)
Dir. Noah Baumbach

【閉幕 Closing Night】
《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多倫多首映)
Dir. Edward Norton

-

《Atlantics: A Ghost Love Story》
Dir. Mati Diop

《Bacurau》
Dir. Kleber Mendonça Filho and Juliano Dornelles

《Beanpole》
Dir. Kantemir Balagov

《Fire Will Come》
Dir. Oliver Laxe

《First Cow》
Dir. Kelly Reichardt
(WP)

《側臉》よこがお A Girl Missing
Dir. 深田 晃司 Koji Fukada

《I Was at Home, But…》
Dir. Angela Schanelec

《Liberté》
Dir. Albert Serra

《Martin Eden》
Dir. Pietro Marcello

《The Moneychanger》
Dir. Federico Veiroj

《Oh Mercy!》
Dir. Arnaud Desplechin

《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
Dir. 阿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

《寄生上流》Parasite
Dir. 奉俊昊 Bong Joon-ho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Dir. Céline Sciamma

《蘭心大劇院》Saturday Fiction
Dir. Lou Ye 婁燁

《Sibyl》
Dir. Justine Triet

《出走巴黎》Synonyms
Dir. Nadav Lapid

《旅途的結束,世界的開始》世界のおわり、世界のはじまり
Dir. 黒沢 清 Kiyoshi Kurosawa

《The Traitor》
Dir. Marco Bellocchio

《安妮華達最後一堂課》Varda by Agnès
Dir. Agnès Varda

《Vitalina Varela》
Dir. Pedro Costa

《Wasp Network》
Dir. Olivier Assayas

《The Whistlers》
Dir. Corneliu Porumboiu

《南方車站的聚會》The Wild Goose Lake
Dir. 刁亦男 Diao Yinan

《Young Ahmed》
Dir. 達旦兄弟 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Zombi Child》
Dir. Bertrand Bonello


Tags:

About author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丹眼看電影】,我就是那個丹。 原本此專頁的英文名要取作 "Dan Cinema",沒想到臉書上有個遙遠的陌生人,姓氏就叫做 Dancinema ,也因此這個網址就被註冊掉了。轉念一想,改以法文的 "Dans le Cinéma" 為名,意思是「在電影院之中」,好像也蠻有意境的,而且法文就是潮。 近幾年網路上厲害的影評寫手們早就多到數不清了,但我不想走太文青的路線,我沒有太多電影基礎知識或文筆訓練,我只想用我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看片的心得。另外就是仗著自己的一點語言能力優勢,以及宅宅的個性,每天都掛在國內外各大影視網站。與其自己獨享,不如將一些有趣的消息分享給大家。 我個人是比較專攻歐洲三大影展跟美國好萊塢的片,藝術片跟商業片都喜歡。至於國片、中國片、日韓片及東南亞等地區電影,我會努力攝取,但主力不會放在這邊。 總之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影迷影痴的舒適圈園地,邀請你一起加入。然後也希望不要三個月後這裡就雜草叢生。請大家多多指教,讓我們一起切磋討論、一起享受電影吧!
丹眼看電影,全心感受光影之美 電影評論|影壇消息|影展動態|獎季分析
View all posts